残血家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母亲 煤油灯 针线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查看: 592|回复: 0
查看详细资料

昵称:追忆⒐!4埘绱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add_to_buddylist! 只看该作者
实名认证 社区空间达人测试ing 追忆⒐!4埘绱 当前离线
经验: 16级 已经发了3901篇帖子咯快17级咯
楼主

发表于 2018-5-4 01:50:33

  • ID:5
  • 精华:33
  • 积分:44684
  • 帖子:3901
  • 威望:5523
  • 残币:0
  • 状态:6524
  • 贡献:6505
  • 活跃:6881
  • 魅力:5702
  • 人气:5473
  • 元宝:3424
  • 阅读权限:100
  • 注册:2018-4-6
  • 失踪:40 天
  • 在线:共766小时
残血QQ达人勋章 残血社区会员勋章 残血空间装扮勋章 残血歪歪会员勋章 残血优秀会员勋章 残血超级会员勋章 残血元老会员勋章 残血会员视频勋章 残血社团团队勋章 残血社区勋爵勋章 残血社区男爵勋章 残血社区子爵勋章 残血社区伯爵勋章 残血社区侯爵勋章 残血社区公爵勋章 残血社区国王勋章 残血设计大师勋章 残血家族纪念勋章 残血家族群管勋章 残血音乐达人勋章 残血视频达人勋章 残血设计达人勋章 残血技术教程勋章 残血签到达人勋章 残血家族股东勋章 残血孝义勋章 残血顺义勋章 残血八一勋章 残血忠实粉丝奖 纪念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周年祈福勋章

母亲 煤油灯 针线活 [复制链接]

当前离线 |阅读模式 云南昆明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母亲在我的印象中和记忆里,除了吃苦和勤劳,还是吃苦和勤劳,由于父亲去世早,每每想起母亲生前,为养活我们兄妹所吃尽的苦头,泪水就止不住的直想外流。
  母亲一生中有很多值得留恋和回忆的东西,在我的的记忆里,母亲一生肯吃苦和勤劳,那就是母亲生前在全村老人中,最拿手的绝活---针线活。
  我的老家地处豫南大別山下,固始县一个十分偏僻的山村,也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五十至九十年代,由于老家山多、人多、田地少,老家一年所收的粮食,就是一天三餐喝稀饭,也只能勉强够十来个月吃,剩下的全靠国家救济。贫穷、饥荒……用穷的叮当响来比喻一点也不过份。
  贫穷、饥荒,全村很多子女多贫穷家庭,为了填饱全家人肚子,大都选择农忙在家干农活,农闲带着孩子外出乞讨。
  温饱解决不了,除了吃的不如人,住的、穿的同样不如人,整个村子人家住的土坯茅草房外,还是土坯茅草房。六、七岁男孩、女孩,还穿着开裆裤满村跑,大人小孩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很正常。
  八十年代前,除了城市和街头裁缝铺(衣店)能见到缝纫机外,农村人穿的衣服、鞋子……都是自己人工裁剪和缝制的。
  那时,咱老家农村不通电,晚上照明只有煤油灯,我们家庭由于父亲去世早和兄妹多,为了节省购买煤油钱,母亲专门找村里老人,用父亲生前在大队当会计时,用完的空墨水瓶,用铁皮卷了只细细铁管穿上棉线当灯芯,说句不怕丢人话,每当煤油灯点亮时,母亲在一旁做针线活,我和弟弟妹妹在一旁看书写作业。
   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为了养活17的我和一个11岁的弟弟,一个8岁和5岁两个妹妹,母亲自己舍不得吃和舍不得穿,甚至忍饥挨饿,也让我们兄妹吃好、穿好。
  母亲不管白天干多重和多累的农活,晚上昏暗的煤油灯下,母亲端出针线筐(用竹子和柳条编制,圆形),拿出我们兄妹要缝补的破衣服、袜子、鞋子……一针一线的缝补着。我的记忆里,母亲每晚几乎十二点钟之前,从没有上床休息过。
  我:
  不要小看母亲的针线筐(老家方言,也称“鞋筐子”),那可是母亲做针线活时的“万宝盒”,里面除了平时缝补破旧衣服时,必不可少的成圈、成捆各种颜色大小布块外,如缝补衣服必用的黑、白、蓝等颜色粗细棉线。
  母亲众多的针线活中,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最拿手的绝活,就是给村里婴儿们缝制“虎头鞋”、“猫头鞋”,你拿什么样式(用纸划或剪的),母亲就会照你拿来的样式,不敢保证百分之百无偏差,起码保证在95%以上,由于母亲来者不拒全是免费的,一到冬季农闲,母亲几乎不分白天和黑夜为邻居们赶做。
  如果母亲能活到今天,母亲所做的那一双双栩栩如生“虎头鞋”、“猫头鞋”……肯定不会比笔者参观世界非物质遗产展品会上,那些摆放在展柜台上的差。
   95年10月的一天下午,是我最伤心和永远忘不掉的日子,远在苏州打工的我,突然接到家乡弟弟发的“母亲病故”的电报,从邮递员手中接过电报,我怎么也不相信,原本身体没有疾病,年纪只有60多岁的母亲,咋会突然“病故”呢?可由于当时家乡通讯落后(不通电话),核实不了电报內容真实性,拿着电报向领导请完假,连夜从苏州乘座大巴车赶回家乡。
  经过一夜长途颠簸, 第二天到老家村头,看见竖立在家门前,系在高高竹杆上飘扬白孝布(旗),我才相信弟弟的电报内容是真实的,才相信母亲真的去世了。一时控制不住,两腿发软瘫坐在地,便放声大哭起来。
  弟弟、妹妹……见我站立不起瘫痪在地,急忙跑过来,把我搀扶回家。当趴地双手抱头,跪在母亲棺头,心里那股难受的嗞味,直到今天也难以回想起来。
  妹妹告诉我:我到苏州打工后,在老家乡镇砖瓦(黏土)厂当电工的弟弟农忙时,让弟媳在老家干农活,一到农闲季节,就让弟媳带着孩子去距老家3公里外,弟弟工作的砖瓦厂干杂活,10月(农历),正是家乡农闲季,当时家里只有母亲和我们家留在家乡读小学二年级7岁女儿
  幸运的是,当天下午妹妹带着外孩一块回来了。妹妹一边哭,一边告诉我:我带着孩子回来时,燕子(我女儿)放学在家,我问燕子,你奶奶呢?燕子告诉我,奶奶去山上拾烧饭柴草去了……
  直到太阳快山了,母亲身背一大竹篮柴草,竹篮顶上还搭着一捆柴禾,浑身衣服如“水洗”,累的脸面发紫的母亲,出现在屋前草垛前。
  妹妹帮母亲从肩膀上卸下沉重的竹篮,母亲不顾劳累抱着外孩亲了亲放下外孩,让妹妹随她一块去厨房做晚饭。
  吃完饭,天气已经大约八、九点钟了。站在一旁的母亲,告诉洗碗的妹妹:昨天晚上,我梦见你哥哥(我)从苏州回来了……因为农忙刚过,我从老家刚回苏州不到一个月,妹妹并没有在意母亲的话。
  洗完碗,母亲和妹妹刚到房间,母亲突然告诉妹妹:我头晕病可能又犯了,头晕的狠(厉害的意思)……我先上床休息一会。
  母亲躺上床后,开始恶心和呕吐外,一边难受的在床上翻来滚去,一边用微弱声音喊着妹妹的名字:我快不行了,赶快去找医生。妹妹一看母亲真的快不行了,赶忙叫醒睡在母亲身边两个孩子看好奶奶,摸黑冲出门外,向二公里外村卫生室去找医生。
  医生赶来后,用手仔细按了按母亲脉搏,告诉妹妹:心脏已经停止跳动,准备后事吧……说完,背着药箱头也不回走了。
  妹妹哭着告诉我:就在她离开母亲床边,准备跑去叫医生时,母亲大脑好像清醒了过来,拉着妹妹手说:贤惠,你不要害怕,你大没事,不会死,你哥从苏州还没回来呢(大为方言,就是母亲或妈的意思),你放心去找医生去……我听母亲一直在呼唤着你的名字,我才放心走了。
  谁知这是母亲的生前最后遗嘱……等我找来医生,母亲已经咽气,不能再说话了,要知道这样,我不会离开母亲身边,多听听母亲最后要交代些啥,我现在后悔死了。妹妹哭着讲述道。
  母亲是“累死”的。是我们兄妹几个共同的认定,特别是79年父亲去世后,母亲为了养活我们兄妹几个,不分白天黑夜的干完农活干家务,再棒的身板也会累坏。
  为了弄清母亲的死因,安排完母亲后事,我专门把村里医生请到家里,因为我们村医不是一般医生,他是大集体时大队送到县里医院专门培养的,在村里干了几十年,村里人都夸他医术好,有些病比城里大医院里的“专家”都看的准。
  我和村医平辈,按年龄他比我大喊他表哥,表哥得知我请他来意后,告诉我:婶子是因干的活太重、太累,平时生活太节俭,突发心肌梗塞死亡的,按照我们当地现有医疗条件,根本救治不了……
  转眼母亲离开我们30多年了,在我记忆留下最深,也是最难忘的,那就是母亲的勤劳、煤油灯、针线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