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是,不要听一个男人谈政治,要听一个男人谈女人。
判断一个人的认知,话题不需要高深,就闲聊就可以了,女人谈男人,男人谈女人,就这种两性、婚姻、恋爱的话题,每个人都可以聊,里面就能判断一个人的认知。
两性关系牵涉什么?
男女平等、婚姻观念、忠诚观念、传宗接代、财富积累和分配问题、资源整合问题、中西方差异等等,所以你看,一个话题就可以深入发现以上这些价值观念,那么从中就能判断一个人的认知。真正高认知的人,都是窥一斑而见全豹,从而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认识、鉴别和判断一个人。
判断一个人的认知水平你看以下几点:
1.在闲聊中,挖掘一个人的价值观 价值观绝对是一个人认知水平的综合及显性体现,所以跟一个人聊天,你要从对方的话中提炼出对方的价值观,比如从一个男人谈婚姻和女性的态度,看出他对男女平等的看法,对爱情的看法。
又比如和女性闲聊,从她的消费观上听听她对消费主义的看法,对财富管理的看法,从而延伸到她对工作、事业以及个人人生规划的看法,这种不用刻意,基本对谈两句就知道个大概。 这种闲聊挖掘价值观的方法,就算不能马上判断认知水平,至少能够知道对方有没有脑子和良心,也就是说,有没有智商,本性是不是善良。 一个脑子和良心都没有的人,也不要判断认知了,直接远离; 一个有脑子没良心的人,说明价值观出了问题,认知不会高到哪里去; 一个没脑子但是有良心的,可以相处,但认知肯定是没有的; 只有既有脑子也有良心的人,才刚刚踏进判断其认知水平的门槛,这类人本身就不多,中间认知水平也各有高低,可再进一步判断。
2.说话能把最复杂的东西,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人, 一会说东,一会说西,讲到最后听得你一头雾水的人,认知会高到哪里去? 有些人会说,道理我都懂,但一开口就不知道怎么表达了,要么长篇大论说不到点子上,要么半天蹦不出两句话。 有句话叫,如果你不能向别人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表达一件事情,说明你还没有真正弄懂它。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别人讲出来,你一听,好像你也知道。 但轮到你去表述,又说不出个所以然,只能说明你并不懂。 那些讲话浮夸,喜欢用各种术语的人也算不上认知太高,只是记住了一些知识而已,但没有真正吸收和消化。 能把最复杂的东西,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人,认知肯定不低。 这是一种可以从杂乱无章的信息当中迅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需要提升认知才能获取。 也就是先要输入大量的知识,量变产生质变。 看似不相干的知识,随着认知的提升,就会出现交集,让你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就像是拼图,每种知识都是拼图的一块,随着知识的获取,这些拼图逐渐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识版图。
3.自我反省和批评的能力 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认知水平高的人,遇到问题时,会反求诸己,先从自身寻找原因。他们善于自我反省,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这种能力不仅能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还能让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更加从容地应对。 相反,认知水平较低的人,往往倾向于把问题归咎于外部环境或他人,很少进行自我反省。这种做法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会让问题越来越多。4.不要看一个人说什么,要看一个人做什么 观察细节,看一个人的素质和教养。 素质就是生活习惯,有没有乱丢垃圾啊,爱不爱干净啊,有没有尊老爱幼啊,等等。 教养其实主要看对人的态度,这里有一个重点,颐指气使和卑躬屈膝往往是一体两面,会对下颐指气使的人,往往对上会卑躬屈膝。所以你判断一个人,这个人如果会对没什么地位的人颐指气使,这人肯定不行,认知也不行;但同时,如果你看到一个人对人过于谦卑,卑躬屈膝乃至讨好,那这个人也不行。 一般而言,能在社会中做到不卑不亢,腰板挺直的人,更有可能具有高认知。 知行合一从来不是让你跨越知道和做到之间的那条鸿沟,更不是什么逆天的超然指导论。 这四个字就是要告诉你,认知和行为高度统一认知可以决定行为,而反过来,行为也可以决定认知。 这也就意味着你可以先不要盯着怎么提升认知去看,你可以先有行为,再由行为产生认知。 咱们有句俗话叫做“脑袋跟着屁股走”,是说你的屁股坐到了什么样的位置,你就会思考什么样的事情,就会获得什么样的视线。
《论语·泰伯》篇里面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这句话在我看来还有另一种解释,就是不在其位,压根谋不了其政。这不是想不想谋的问题,而是谋不了的问题。 看到有些人说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这句话咋一听还挺对,甚至我一看到谁强调要提高认知,要开拓眼界,要怎么样怎么样,下意识就会觉得这家伙又要开始卖课割韭菜了。 认知可以从行动中产生,做了什么样的事,就能获得什么样的认知。屁股坐在了什么样的位置,就会获得什么样的视野。
5.吸引力法则背后就是筛选的逻辑。这个方法就是不要去管外面,只专注于自身。 这里分两种,一种是你提升自己,把自己搞好了,去吸引别人。你是高认知,那就会吸引来高认知。就好像我们看不到更高文明的外星人,很有可能是外星人看不起我们,屏蔽了人类信号; 第二种是你靠近别人——“高认知的人或环境”,这里不要低估环境的力量。这个逻辑类似于“孟母三迁”,住的地方不好,那就去稍微好点的地方;学校不好,那就想办法去考好的学校;工作环境不好,那分析下什么原因,看看能不能有的放矢地改变下环境。就好比你一直处在左下角象限的环境,你大概率碰不到高认知的人,那你就要想办法去右上角象限的环境。就好像你为什么会被看到这个问题这个回答。